文武廟

文武廟背山面湖,地勢雄偉,風景秀麗,是附近居民的信仰中心,香火鼎盛;登上後殿觀景台,可以遠眺日月潭,視野遼闊,頗有擁抱天下之大度。

水社遊客中心

水社遊客中心自2006年8月30日正式落成啟用,是重要的交通轉運樞紐:就陸上交通部分,遊客可在這裡搭乘台灣好行日月潭線、日月潭遊湖巴士及前往溪頭、車埕等景點之公車,另外還能租賃自行車並體驗日月潭自行車道;就水上交通部分,這裡也可以購買遊湖船票。

向山行政中心

向山行政暨遊客中心位處台21線水社隧道附近,鳥瞰建築物,猶如雙手環抱整個日月潭的湖光山色,其中兩個長度達三十四公尺高八公尺的超大跨度之頂版結構;日月潭的湖光山色穿過寬闊的跨距空間,直接映入遊客眼中,創造了人與自然間發展對話的舞台。

向山眺望平台

為一座10米高,以邵族「杵」的意象為設計概念的懸臂式觀景平台,鋼材打造的特殊構造可承載數十人,演繹出工程的結構美學。懸臂由岸邊漸漸傾斜伸向日月潭,除了提供更佳的視野,也營造一種俯衝入潭的錯覺。

拉魯島

拉魯島,日月潭的地標,傳說是邵族最高祖靈的居處,也是邵族早期的聚落之ㄧ,南投縣政府指定拉魯島為邵族祖靈聖地,以表對邵族人的尊重, 2000年邵族人在島上種下茄苳樹,象徵卲族子孫世代文化綿延不絕,拉魯島到現在仍有其神聖性和象徵的意義,邵族人相信他們的最高祖靈就是居住在拉魯。

賞螢快訊


賞螢快訊


正心書院

      日月潭也有書院?—正心書院                                                                文:胡堯儲
    南投縣有三所書院分別為:草屯鎮的登瀛書院,南投市的藍田書院,集集的明新書院;你可知在清朝時期,日月潭的拉魯島(當時叫珠嶼)上有一座「正心書院」?
    現在的「伊達邵」,原來叫「德化社」, 2001年邵族成為原住民第十族後更名,是目前在日月潭畔,還可以輕易感受到原住民風味的一個聚落,通常,在原住民的部落裡,看見教會或教堂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但是要瞧見漢人的寺廟,那可就不容易了。
    在伊達邵,面對日月潭的西側,有一間還算堂皇富麗的廟寺:〔明德宮〕,成為伊達邵原民聚落中一個惹眼的建築。
「明潭得天地精華,宮居北堀揚文化;
德業承聖賢道統,院繼正心振士氣。」
  明德宮內殿廟柱上的這幅對聯,充分說明了廟址之所在,以及建廟的動機,根據明德宮誌的記載:「溯源阿里山曹族,遠獵追鹿西巒,始發現珠潭浮嶼,乾隆辛丑,黃漢通來,拓越掄龍嶺,即漢曹同化,互居湖畔,迨至光緒二年(1876),首建〔正心書院〕於珠嶼上,以開課興學而大振儒家之文風....」;關於高山族追獵白鹿而發現日月潭之傳說,有多種說法,其真假難以斷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清朝時期,日月潭畔即有少數的漢人居住,後來移居之漢人漸多,為了弘揚儒學,教育子民,逐於光緒年間,於現今之光華島上建立「正心書院」開始授課講學。
    〔正心書院〕的設立還有一種說法是,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之後,清廷為增加本島防務而開闢越山道路,負責中路開八通關越山道的總兵吳光亮,在探勘時來到日月潭,當時適逢荷蘭教士甘為霖已在籌畫當地傳教,吳光亮以為:此為中華之地豈容外來文化入侵!遂興建「正新書院」教授漢學。
    後來由於島上之住民不斷遷出,人口漸少,正心書院逐漸荒棄傾廢,其弘學之主神-文昌帝君,也被附近百姓請至家中供奉,後來再移至水社村北吉巷之益化堂奉祀。
  民國廿三年,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在日月潭築壩以蓄水發電,由於完工後潭面加寬,湖水升高,週遭村落、田地皆成水域,當時的水社村有主祀慚愧祖師與玄天上帝的龍鳳宮;奉祀三恩主、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文昌帝君等的益化堂二間寺廟,經過二廟同意及庄民大會決議,廟產由電力株式會社收買,所得款項,租用日月潭北山保安林地合建奉祀二廟神祇的新廟,稱「文武廟」。
. 當時暫奉在益化堂的文昌帝君,也就因而再次移往文武廟祀奉,這其間的過程,在明德宮誌裡如此記載:「自從珠嶼上之正心書院傾廢後,其弘學之主神文昌帝君,即暫奉於人家,或陪奉於益化堂而至文武廟,歷程花甲有餘之悠久歲月,則無本堂之宮闕可歸。」
  神無廟可居,如同人無家可歸,寄人籬下總不是長久之計,因此潭畔諸多居民便倡議建廟,在德化社旁舊稱〔剝骨社〕之北堀,覓得一處紗帽顯官之穴的絕佳風水之地,背山面潭,視野開闊,於是在民國七十一年(歲次壬戌)農曆十一月廿三日動土興工,直到民國七十八年(歲次已巳)冬,舉行鎮座大典,才正式將文昌帝君移請回宮。
  明德宮,除了正殿供奉文昌帝君之外,神龕前還擺著諸多神座及令旗,有媽祖,太子爺,濟公等等,另外右殿祀奉福德正神,左殿供奉城隍尊神,整個廟殿顯得莊嚴肅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殿簷龍柱的木刻雕飾,完全沒有彩粧上色,再加上長期香火的薰染,透露出一份樸素古雅的精緻美感,有別於一般廟寺的金碧輝煌。
  台灣在建廟的過程中,經費都有賴信徒的捐獻共襄盛舉,經人捐款贊助的部份,都會刻上捐款人之芳名;仔細瀏覽廟寺,可以從捐款人的姓名中發現有不少是當地的原住民,甚至廟寺之主任委員亦是原住民,這樣的情形充份顯示出明德宮並不是單純的漢人寺廟,而是一份漢人和邵族共同擁有的文化資產了.而這樣的結果似乎也讓人察覺到,在漢、邵兩個族群中,明德宮正扮演著某種文化上的融合和交流,明德宮或許將會是最好的見證吧!

貓蘭山與茶改場漁池分場

日月潭                                                                       文:胡堯儲
        「貓蘭山」在日月潭西北岸,行政區屬魚池鄉。
         根據民俗學者簡史朗先生的研究,清朝道光年間日月潭週邊有六個原住民的社群,分別為頭社、水社、貓蘭社、審鹿社(現在的新城)、埔里社和眉裏社,貓蘭社就是現在的中明村附近,貓蘭山為該社內的最高點,標高1020公尺。
「貓蘭」是邵族語「malan」的音譯,華語翻成「瑪蘭」較近,閩南語也跟著叫「malan」,就和「貓」的發音無關了;邵族語字根有「an」者,通常為「地方、處所」的意思,「Mal」為何意,得進一步了解,「貓蘭」顯然經過不同語言的轉譯有些走音了。
        史前時代本地區為一連串的高山湖泊,現在只剩日月潭保有水域,其它皆成盆地,全區土壤肥沃適合種植;地方上有一俗語說「頭社米、水社魚、貓蘭出花枝仔*」;意思是說,頭社盆地出稻米,水社盆地出魚蝦(日月潭漁產風富),貓蘭出情婦,源於種茶人有錢,在外養情婦。*花枝仔─台語,情婦之意。
        本地區的茶當然不是貓蘭獨有,整個魚池鄉早在日據時期就開始種茶,特別是大葉種紅茶。
        台灣紅茶的主要產區包括:魚池、花蓮瑞穗、台東鹿野、以及台東卑南,都以種植大葉種紅茶為主,自民國50年到80年代,魚池紅茶產量為全省之冠。
日月潭潭面海拔748公尺,週邊山陵平均850-1000公尺,地區年均溫20oC,雨量2000-2500公厘,土壤為酸鹼值4-4.8的灰化紅黃粘壤土,是個適合種植茶葉的地方。
       台灣中南部山區原本就有很多野生的茶樹,康熙56年(1717年)的諸羅縣誌就記載「水沙連地區山茶甚夥」,日本人研究的結論:中部的野生茶樹和印度的阿薩姆茶樹種類似。
       茶樹有種特性,一定要雜交授粉,不同品種授粉才會結出好的果實。
1901年,日本人在桃園平鎮設茶樹栽培試驗場(茶業改良場)進行茶樹育種、栽培及製茶等試驗。
        由於魚池鄉的氣候條件及緯度,與阿薩姆省斯里蘭卡紅茶產區相仿,1925年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從印度引進JapuriMaripuriKyang三種大葉種阿薩姆茶樹種籽,加上魚池鄉司馬鞍山中台灣原生野生茶種籽,先在五城村蓮華池建園育種,然後在埔里、水里、魚池等地試種,由於效果不錯,1936年由日人新井耕吉郎選定貓蘭山設立「魚池紅茶試驗支所」,專門引進「阿薩姆種」栽培試驗以及推廣育苗,新井在1926年即任職「平鎮紅茶試驗支所」,為「魚池支所」最後一任日籍所長,1946年過世,1949年光復後第一任臺籍所長陳為禎,在園內建亭及碑紀念其對開發台灣紅茶的貢獻,被譽為「台灣紅茶守護者」。
       新井的長像如何一直沒有資料可查,直到2007年元月16日,新井當年的同事竹下貝吉以87歲高齡來台懷舊,訪問當年茶場故友,帶來新井的相片才讓大家一睹真貌。
         2007118日,奇美企業董事長許文龍遊日月潭,在新井紀念亭知道了新井對台灣紅茶的貢獻及獲得相片一事,決定為他塑像,2008年完成後複製四尊,分別捐贈魚池分場、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新井遺屬,自留一座於奇美博物館典藏。
        魚池分場將新井塑像安置在茶業文化展示館的紅茶館專區。
日月潭茶改場魚池分場創立時原名「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魚池紅茶試驗支所」;為台灣大葉種紅茶研究中心,民國8871日改隸中央更名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葉改良場魚池分場」至今,除了茶業試驗研究、產製銷技術改進之外,也負責南投、雲林、嘉義、台中四縣市的茶葉推廣教育,責任區廣從梨山到阿里山。
       魚池分場佔地993公頃,有茶園38公頃,餘為林地。
場區內仍保留日據時代台灣檜木建造的紅茶工廠,和已被行政院文建會列為歷史建築的六棟傳統日式宿舍。
紅茶工廠係1938年仿英國在錫蘭的製茶場設計,內部仍保存了英製的各種製茶機具。
        宿舍則是日本昭和時代的官舍型式,以台灣檜木為主要材料,牆壁採台灣土角厝竹筋夾泥的方式構築,有保溫防潮的功能。
        魚池分場創立以來,培育出台茶七號、八號(阿薩姆紅茶)、及十八號(紅玉)三種著名紅茶茶種,台茶十八號是以台灣野生山茶與緬甸種大葉阿薩姆茶樹雜交選育,製成的茶茶色亮紅,茶湯有台灣山茶的天然肉桂香及淡淡薄荷味,廣受市場歡迎。
         921    地震後魚池茶農一度在困境中求生,復原的工作緩慢而吃力,民國92年至95年,魚池鄉長廖學輝連續四年舉辦「阿薩姆文化季」,成功將「台茶八號」和「台茶十八號」打入市場,魚池紅茶價格翻漲起死回生,95年將活動正式訂名為「台灣魚池紅茶文化季」,推廣精緻紅茶。
        一般印象中,紅茶都是碎成細末的外觀,或製成茶包,魚池紅茶除了一般切割成「末狀」茶外,也刻意另製成「條茶」狀做為區別,成為魚池紅茶的特色。
       魚池三大紅茶的特色分別為:
      阿薩姆紅茶:茶葉外觀條索勻整,色澤烏黑油潤,茶水紅豔明亮,味道濃烈,香味釋出迅速,有淡淡的玫瑰花香口感獨特。
      紅玉:葉片較小,葉尾圓,葉緣波浪較大。口感醇厚、茶色亮紅,有肉桂及薄荷味。
     台灣山茶:南投山區,野生原生茶樹;有玫瑰氣息,喉韻甜潤,富膠質,感滑順。
    貓蘭山是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環潭14條步道之一,和後尖山步道青龍山步道水社大山步道同列為「日月潭四秀」,步道從朝霧碼頭前的竹石園上山,至茶改場行政大樓止。
    茶改場行政大樓前,日潭、伊達邵及慈恩塔盡收眼底,也是觀看日出的好所;左側觀景台可一覽茶園及遠眺埔里。
         貓蘭山另一條步道是從茶葉文化展示館旁,經錫蘭橄欖紅葉步道到最高點的氣象站,沿途有兩處觀景台可眺望埔里、魚池,運氣好可以看到雲海勒;氣象站則可俯瞰日月潭全景,較茶改場又勝一籌。
      日本人在1940年想要發展航空氣象觀測,特別在貓蘭山頂裝置風力塔,後來發展成中央氣象局日月潭氣象站,負責氣象、雨量、地震、酸雨、紫外線等測報工作,是全省四個高山氣象站之一,另外三處在玉山、阿里山及台北陽明山。
氣象站除了日月潭觀景台外,後方的觀景台可以眺望國姓、水里、埔里等地,視野極佳。

       如果在日月潭過夜,清晨走一趟貓蘭山是不錯的安排,一整圈行程約4.6公里,趕得上8點吃早餐喔。

日月潭有個外國名字叫干治士湖(Lake Candidius)                                                                           文:胡堯儲


  日月潭遊湖在伊達邵下船後,信步走在商圈,赫然看見有「甘為霖教堂」,荷蘭人在台期間讓很多台灣的原住民族群皈依基督教,因此在原著民的居住地看見教堂應該是正常的事,不過甘為霖何人也?要以他的名字為教堂命名?
  19世紀末期西方人可不知道有日月潭,但卻知道有一座干治士湖(Lake Candidius),是荷蘭牧師甘為霖*(Rev. William Campbell)為紀念荷蘭首任駐台牧師干治士**(Rev. Georgeius Candidius1627—1631年及1633—1637年間在台灣,以新港(今新市)為中心從事傳教及教化)而命名的。
     甘為霖記載他初訪日月潭的情況如下:「1873615日早晨,我離開埔社(埔里)。要說服跟我來的一小群人陪我走我安排的路徑有點困難。過去我多次聽到「水番」及他們的湖水,而現在正是親自前往觀看的好機會。於是我們從埔社出來,穿過山峰南脈,到達水番的部落,就是出發那天的黃昏,享受凝視這台灣唯一面積極大的湖泊。這就是郇和(Robert Swinhoe)在其「台灣島事件」(Notes)中所言及的,而我就是那一位訪問此湖的西洋人。為了命名這個安靜而甜蜜、富有生命的美麗汪洋,我實在不能想到比干治士之名稱更適合的了。他是17世紀前葉來台的山荷蘭傳教先驅,我想他應繼續受敬愛紀念。願他所宣揚的純正福音,像干治士湖的湖水一般,成為此可愛地方的住民,一個平靜有效的祝福之源泉(Missionary Success in Formosa. v.1 p.327-328, Sketches from Formosa p.67-68)。」
  18739月,甘為霖陪同海關代理幫辨T. L. Bullock與美國密西根州博物館員J.B. Steere,訪埔社、水沙連(日月潭)及山地部落(報告見於「英國通商口岸領事報告」1873年份)。
  18753月甘為霖陪同美國註厦門領事Mr. Henderson訪問北區傳教站,315日在干治士湖乘獨木舟遊覽,深深愛看這地方。不過他憂慮可能在一世紀之內「水番」,會名存而實亡,因為他們的男人怠惰好酒而減退,附近漢人將他們美貌女兒都娶走了(Missionary Success in Formosa, v.2, p.399-400, Sketches from Formosa, p.106)。
     甘為霖發現了干治士湖,也給玉山命名為「馬理遜山」(Mt. MorrisonBand, EdwardWorking His purpose out, p.89);其實「馬理遜山」之名是1844年為英國政府從事台灣海峽測量的Collinson提督給命名的,他是首位來中國宣教師馬理遜(Robert Morrison, 1782-1834) 的友人,但這個錯誤一直沒有被注意而沿用下來

*甘為霖
  甘為霖(Dr. William Campbell MD18411921),蘇格蘭人1871年時應英國基督長老教會之聘,來台灣傳教189110月於台南創立台灣第一所盲人學校-訓瞽堂,是台灣盲人教育的先驅者。
  訓瞽堂在清日甲午戰爭期間曾關閉過,日本治台後,他數度勸請日本政府成立官辦的盲校,1897兒玉源太郎總督下令在台南莊惠院創立官辦盲人學校(後改為台南州立盲啞學校,今台南啟聰學校前身)。1894年擔任「長老教會中學」(今台南市私立長榮高級中學)代理校長。19172月甘為霖返回英國,192199日逝世於英國的波納毛茲(Bournemouth),享年80歲。
 **干治士
  喬治·康第紐斯(Georgeius Candidius15971647),也有譯為干治士、甘地丟斯、康德等,係荷蘭統治時期首位來台灣新教牧師。干治士生於德國居爾哈特(Kuchardt),在 荷蘭萊頓大學神學院就讀,通過牧師資格考試後,任職於荷蘭東印度公司。
  干治士於16276月抵達台灣,受命主持熱蘭遮城的宗教事務,他卻前往新港社宣教,同時學習西拉雅語。此時西拉雅部落之間常有戰爭爆發,新港社尤其深感北方麻豆社的威脅,為了爭取荷蘭人的支持,村民接受干治士居住於此。干治士居住一陣子後,發現西拉雅人不少風俗都違背基督教的教義。
  162812月,干治士完成《台灣略記》,提出了自己的宣教理念:希望把歐洲式司法制度引進西拉雅社群,藉由懲罰他們違背基督教義的行為,引導西拉雅人接受基督教,最終,讓新港人開始認同基督教,到了16313月,共有50位新港人接受干治士洗禮成為基督徒。同年10月,干治士任期屆滿離開了台灣,回到巴達維亞。
  1633年,干治士再次前來台灣,此時干治士退居幕後,宣教事務由繼任者負責。
  1637年,干治士的任期再次屆滿,就決定返回荷蘭。1643年,干治士再回巴達維亞,擔任拉丁文學校校長兼圖書館館長。
  16474月於巴達維亞過世。
 干治士以其生活在新港社的經驗,寫下了《台灣略記》(荷蘭語:Discourse ende cort verhael van't eylant Formosa),描述原住民的社會組織及風俗習慣。他也編寫了西拉雅語辭典,並將祈禱文翻譯成西拉雅語,為當時宣揚基督教奠定基礎。

  為了紀念他的事蹟,19世紀前來台灣的甘為牧師,特別以干治士湖來命名日月潭

  • 日月潭文武廟孔子銅像來歷                                    文:胡堯

  • 日月潭文武廟供奉的孔子孟子子思3尊青銅像係複製於日本孔子廟。
      至聖先師孔子座像高65西元738年由渤海國扶余府的工人建造孟子子思兩尊像為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製作3尊塑像原本供奉於北京城1900年義和團事件塑像被某國兵團掠奪後在美術愛好者間之流轉1915年為日本三重縣伊勢市小林醫師購得,小林醫師遂建造孔廟供奉當時眾議院議長堤康次郎式於所尺市建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落成後小林醫師3聖像送交其育線狹山不動寺安置於大成殿。
       197511月,台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訪日日本孔廟會長今井厓舟安排參訪狹山不動寺,1976年今井會長訪台,拜訪當時台北市市長林洋港向長提康次郎提出複製的請求,卒於1978 8月,由中華民國孔孟學會派遣3位技師前往日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複製3尊聖像 1978 927日孔子誕辰聖像安置於日月潭文武廟,今井會長率25人的代表團參加揭幕儀式。

聯絡我們

導覽事宜聯絡人:李秀霞

手機號碼:0911989982

Email:rori4206@yahoo.com.tw



收費標準

3 小時之內導覽解說費用 1500 元

自行車環潭一周導覽解說費 2500 元



環湖一周鐵馬行

全程 30 公里,騎車+導覽解說約需 4 小時。

路線:水社 -> 文武廟 -> 伊達邵 -> 玄奘寺 -> 玄光寺 -> 頭社 -> 向山遊客中心 -> 水社



鐵馬遨遊向山自行車道

全程 12 公里,騎車+導覽解說約需 2 小時。

路線:水社中興停車場 -> 觀景平台 -> 水社壩 -> 向山映月 -> 眺望台 -> 向山遊客中心 -> 月牙灣 -> 頭社壩 -> 原路返回水社中興停車場



向山自行車道

全程 3.5 公里,導覽解說時間約 3 小時 (步行)

路線:中興停車場 -> 觀景平台 -> 水上自行車道 -> 水社壩 -> 水上車道 -> 向山映月 -> 眺望台 -> 向山遊客中心



猫囒山茶香步道

全程 4.6 公里,導覽解說時間約 3 小時

路線:龍鳳宮 -> 茶改場車道入口 -> 茶改場日式宿舍 -> 新井耕吉郎紀念碑 -> 木棧道 -> 錫蘭橄欖 -> 觀景平台 -> 氣象站。



水社親水步道

全程 3.5 公里,導覽解說時間約 3 小時

路線:水社碼頭 -> 朝霧碼頭 -> 九龍口 -> 文武廟年梯步道 -> 文武廟


涵碧步道

全程 1.5 公里,導覽解說時間約 2 小時

路線:梅荷園 -> 蔣介石涼亭 -> 涵碧樓碼頭 -> 育樂亭 -> 杏壇 -> 老人會館 -> 中興路



協會組織

本會組織如下:

協會簡介

南投縣日月潭觀光導覽暨交流協會成立於民國105年4月12日,為依據人民團體法設立之社會團體,設立之目的以配合政府政策,推動觀光產業及教學發展,提昇旅遊品質為宗旨,並接受國內外相關機構團體委託,辦理與觀光產業有關之導覽、研習及教育訓練;推動國際間旅遊合作、交流及參訪;編輯出版與旅遊相關之出版物等事項。
本會現有會員46人,團體會員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