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蘭山與茶改場漁池分場

日月潭                                                                       文:胡堯儲
        「貓蘭山」在日月潭西北岸,行政區屬魚池鄉。
         根據民俗學者簡史朗先生的研究,清朝道光年間日月潭週邊有六個原住民的社群,分別為頭社、水社、貓蘭社、審鹿社(現在的新城)、埔里社和眉裏社,貓蘭社就是現在的中明村附近,貓蘭山為該社內的最高點,標高1020公尺。
「貓蘭」是邵族語「malan」的音譯,華語翻成「瑪蘭」較近,閩南語也跟著叫「malan」,就和「貓」的發音無關了;邵族語字根有「an」者,通常為「地方、處所」的意思,「Mal」為何意,得進一步了解,「貓蘭」顯然經過不同語言的轉譯有些走音了。
        史前時代本地區為一連串的高山湖泊,現在只剩日月潭保有水域,其它皆成盆地,全區土壤肥沃適合種植;地方上有一俗語說「頭社米、水社魚、貓蘭出花枝仔*」;意思是說,頭社盆地出稻米,水社盆地出魚蝦(日月潭漁產風富),貓蘭出情婦,源於種茶人有錢,在外養情婦。*花枝仔─台語,情婦之意。
        本地區的茶當然不是貓蘭獨有,整個魚池鄉早在日據時期就開始種茶,特別是大葉種紅茶。
        台灣紅茶的主要產區包括:魚池、花蓮瑞穗、台東鹿野、以及台東卑南,都以種植大葉種紅茶為主,自民國50年到80年代,魚池紅茶產量為全省之冠。
日月潭潭面海拔748公尺,週邊山陵平均850-1000公尺,地區年均溫20oC,雨量2000-2500公厘,土壤為酸鹼值4-4.8的灰化紅黃粘壤土,是個適合種植茶葉的地方。
       台灣中南部山區原本就有很多野生的茶樹,康熙56年(1717年)的諸羅縣誌就記載「水沙連地區山茶甚夥」,日本人研究的結論:中部的野生茶樹和印度的阿薩姆茶樹種類似。
       茶樹有種特性,一定要雜交授粉,不同品種授粉才會結出好的果實。
1901年,日本人在桃園平鎮設茶樹栽培試驗場(茶業改良場)進行茶樹育種、栽培及製茶等試驗。
        由於魚池鄉的氣候條件及緯度,與阿薩姆省斯里蘭卡紅茶產區相仿,1925年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從印度引進JapuriMaripuriKyang三種大葉種阿薩姆茶樹種籽,加上魚池鄉司馬鞍山中台灣原生野生茶種籽,先在五城村蓮華池建園育種,然後在埔里、水里、魚池等地試種,由於效果不錯,1936年由日人新井耕吉郎選定貓蘭山設立「魚池紅茶試驗支所」,專門引進「阿薩姆種」栽培試驗以及推廣育苗,新井在1926年即任職「平鎮紅茶試驗支所」,為「魚池支所」最後一任日籍所長,1946年過世,1949年光復後第一任臺籍所長陳為禎,在園內建亭及碑紀念其對開發台灣紅茶的貢獻,被譽為「台灣紅茶守護者」。
       新井的長像如何一直沒有資料可查,直到2007年元月16日,新井當年的同事竹下貝吉以87歲高齡來台懷舊,訪問當年茶場故友,帶來新井的相片才讓大家一睹真貌。
         2007118日,奇美企業董事長許文龍遊日月潭,在新井紀念亭知道了新井對台灣紅茶的貢獻及獲得相片一事,決定為他塑像,2008年完成後複製四尊,分別捐贈魚池分場、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新井遺屬,自留一座於奇美博物館典藏。
        魚池分場將新井塑像安置在茶業文化展示館的紅茶館專區。
日月潭茶改場魚池分場創立時原名「台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魚池紅茶試驗支所」;為台灣大葉種紅茶研究中心,民國8871日改隸中央更名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葉改良場魚池分場」至今,除了茶業試驗研究、產製銷技術改進之外,也負責南投、雲林、嘉義、台中四縣市的茶葉推廣教育,責任區廣從梨山到阿里山。
       魚池分場佔地993公頃,有茶園38公頃,餘為林地。
場區內仍保留日據時代台灣檜木建造的紅茶工廠,和已被行政院文建會列為歷史建築的六棟傳統日式宿舍。
紅茶工廠係1938年仿英國在錫蘭的製茶場設計,內部仍保存了英製的各種製茶機具。
        宿舍則是日本昭和時代的官舍型式,以台灣檜木為主要材料,牆壁採台灣土角厝竹筋夾泥的方式構築,有保溫防潮的功能。
        魚池分場創立以來,培育出台茶七號、八號(阿薩姆紅茶)、及十八號(紅玉)三種著名紅茶茶種,台茶十八號是以台灣野生山茶與緬甸種大葉阿薩姆茶樹雜交選育,製成的茶茶色亮紅,茶湯有台灣山茶的天然肉桂香及淡淡薄荷味,廣受市場歡迎。
         921    地震後魚池茶農一度在困境中求生,復原的工作緩慢而吃力,民國92年至95年,魚池鄉長廖學輝連續四年舉辦「阿薩姆文化季」,成功將「台茶八號」和「台茶十八號」打入市場,魚池紅茶價格翻漲起死回生,95年將活動正式訂名為「台灣魚池紅茶文化季」,推廣精緻紅茶。
        一般印象中,紅茶都是碎成細末的外觀,或製成茶包,魚池紅茶除了一般切割成「末狀」茶外,也刻意另製成「條茶」狀做為區別,成為魚池紅茶的特色。
       魚池三大紅茶的特色分別為:
      阿薩姆紅茶:茶葉外觀條索勻整,色澤烏黑油潤,茶水紅豔明亮,味道濃烈,香味釋出迅速,有淡淡的玫瑰花香口感獨特。
      紅玉:葉片較小,葉尾圓,葉緣波浪較大。口感醇厚、茶色亮紅,有肉桂及薄荷味。
     台灣山茶:南投山區,野生原生茶樹;有玫瑰氣息,喉韻甜潤,富膠質,感滑順。
    貓蘭山是日月潭風景區管理處環潭14條步道之一,和後尖山步道青龍山步道水社大山步道同列為「日月潭四秀」,步道從朝霧碼頭前的竹石園上山,至茶改場行政大樓止。
    茶改場行政大樓前,日潭、伊達邵及慈恩塔盡收眼底,也是觀看日出的好所;左側觀景台可一覽茶園及遠眺埔里。
         貓蘭山另一條步道是從茶葉文化展示館旁,經錫蘭橄欖紅葉步道到最高點的氣象站,沿途有兩處觀景台可眺望埔里、魚池,運氣好可以看到雲海勒;氣象站則可俯瞰日月潭全景,較茶改場又勝一籌。
      日本人在1940年想要發展航空氣象觀測,特別在貓蘭山頂裝置風力塔,後來發展成中央氣象局日月潭氣象站,負責氣象、雨量、地震、酸雨、紫外線等測報工作,是全省四個高山氣象站之一,另外三處在玉山、阿里山及台北陽明山。
氣象站除了日月潭觀景台外,後方的觀景台可以眺望國姓、水里、埔里等地,視野極佳。

       如果在日月潭過夜,清晨走一趟貓蘭山是不錯的安排,一整圈行程約4.6公里,趕得上8點吃早餐喔。

0 意見:

張貼留言